花卉素描中葉片的表現方法
葉片在花卉寫生中比較容易被忽視,因為多數情況下它總是以副形和襯形的面貌出現在我們的作品中,寫生時為了表現花的優(yōu)美和生動,我們很可能會把精力過多地集中在花的塑造上,有時花的描繪和刻畫雖然比較成功,但由于忽視了葉片的襯托作用,結果導致了作品的最終效果遠離我們的初衷。因此,要成功地表現花卉,就必須善于處理和表現葉片。
葉片的外形和姿態(tài)決定了它的基本特征,我們在寫生前已經分析了它的生長規(guī)律與基本特點,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通過對這些方面的關注和了解來正確把握葉片的自然屬性,而以后的描繪和刻畫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的發(fā)揮,否則就容易產生表現上概念化和空泛化的現象。
葉片的品種繁多,它有多種多樣的形狀、肌理和結構,它的基本形狀是薄片狀,但葉片并不是單純的一個平面,從一片單葉來看,多數情況下會沿著葉片中間的主脈而產生兩邊葉面的折翹,或者葉面由葉柄向葉頂端延伸時發(fā)生不同程度的翻轉卷曲,這種變化會直接影響到葉片的受光部分和背光部分之間明暗色調的轉換。因此,我們在表現刻畫時應根據這些變化進行用筆上的強調。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在同一個畫面空間中,沒有兩片葉片是完全相同的,尋找并表現出這些不同之處是要通過反復不斷的觀察比較和理性的分析。從復葉的角度上看,葉片的組合生長其實是它朝著不同方向的延伸過程,也就是說,它是環(huán)繞在主枝上向四周形成的空間發(fā)散,而這個特點會引發(fā)出許多的現象和問題,比如會涉及形態(tài)的參差、交錯和重疊,這就需要我們結合葉片在空間中所形成的透視變化和明暗色調關系去思考并最終來協(xié)調和解決畫面中所出現的這些問題,如此才能正確表現出復葉的前后空間關系和結構上的起伏變化。
一般情況下襯托主體形態(tài)的葉片應盡量表現它所呈現的細節(jié),然后在手法上逐次傾向于概括和整體依次類推到中景直至遠景,在這個過程中刻畫的深入程度可能會相距得非常懸殊,這樣畫面的景深會加大,繼而形成較強的視覺空間感,也就給感受者以更大的想象空間。
葉片中葉脈的描繪也容易形成較高的視覺關注度,特別是有些葉片的葉脈視覺感受比較強烈,表現葉片時一般都是從主葉脈開始著手,然后根據葉面的范圍和起伏變化來塑造次級葉脈。主葉脈通常比較明確,甚至可以作為葉片亮暗的分界,而次級葉脈的變化就比較豐富,并經常伴隨著虛實變化,如一味把它也塑造得非常明確的話,整張葉片就會顯得刻板而平面,只要觀察時稍作留意我們就可以發(fā)現,它總是由主脈起向葉邊緣延伸的過程中逐漸虛化,在用筆上把握好對比度即可體現這種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所有葉脈的分布與變化都要與葉面的起伏轉折相一致,協(xié)調好它在葉面中的融合度,不能只是為了表現它的存在而孤立、突兀地描繪表現它。
自然中的葉片本身所固有的色素非常明顯,有些植物的葉片厚實,色澤濃郁,葉面反光油亮而引人注目,在表現時除了要留意反光區(qū)域與葉面其他部位的反差與形狀以外,還要避免在反光部位形成生硬的邊界,以保持它與葉面以及其他葉片組合體之間的視覺和諧。在處理葉片明暗色調時,應在理解其結構的基礎上有序地進行表現,所謂的有序就是建立在反復不斷的比較后形成的正確有效的認知,使明暗色調關系的表現在整體比較中得以不斷深入的同時又不斷地加以調整,把那些忽視整體的局部跳躍和雜亂無序的涂抹現象從畫面中清除出去,以確保視覺效果的完善,如圖6-2所示。
圖6-2 葉的表現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小米手繪網 » 拼音王國手抄報模板,http://www.yexst.cn/html/article-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