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馬遠《松下閑吟圖》;絹本淡設色;縱24.5厘米,橫24.5厘米;上海博物館藏。
圖中繪一高士倚欄而坐,凝神遠眺,神情悠然;遠處正有一只仙鶴迎面飛來;松崖旁有一書童侍立于石幾前,石幾之上紙硯鋪陳;近處松崖、竹石掩映成趣,整幅畫面氣象清曠,意境悠遠。畫面左下角題有「臣馬遠」款。
馬家世代以繪畫為業(yè),先祖號稱「佛像馬家」。其曾祖父、祖父、父親、伯父、兄弟都先后在畫院任職。馬遠為光宗、寧宗兩朝畫院待詔,他繼承家學而超越先輩,傳承并發(fā)揚了李唐的山水畫風。此圖繪制在團扇形的特殊形制之中,雖是邊角構圖,卻無局促之感。圖中山石的畫法師法李唐的斧劈皴,用筆勁挺,但較李唐的筆勢顯得凝練而溫和。畫家以簡勁的筆法勾出山石輪廓,大刀闊斧地劈出紋路,淡墨稍事暈染,以突出山石的立體感和石體的堅硬。馬遠擅長畫樹,枝干挺硬,多在枝梢處見精神,所以有「拖枝馬遠」之譽。圖中所繪松樹形態(tài)多姿,樹干彎曲有勢,最前面的一棵樹呈「s」形,以鱗皴皴出樹皮的肌理,富有律動感和生命力,也體現了松樹堅貞不屈的性格。枝干偃仰揖讓,向背有情。松針呈圓形,重墨勾出輪廓后,又以淡墨復勾,團團簇簇,疏密有致,層次豐富。右側的竹子以「個字法」、「分字法」寫出,用筆勁健,疏疏落落。人物衣紋用筆簡練,神完氣足。從這幅畫中,可以明顯看出馬遠的畫風已與李唐拉開了距離,形成了自己的風貌。
馬遠的作品,無不給人以身臨其境、如入千巖萬壑的感受。正是由于馬遠心師造化,得煙云供養(yǎng)而達到情景交融、物我兩忘的境界,才創(chuàng)作出《松下閑吟圖》這樣用筆凝練、筆簡意足、境界清幽、富有詩意的佳作。馬遠的山水畫開創(chuàng)了一代新風,為南宋山水畫樹立了一座高大的豐碑。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小米手繪網 » 拼音王國手抄報模板,http://www.yexst.cn/html/pic-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