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畫《基督受洗禮》,透視和光色結合表現(xiàn)手法的較成熟運用
■皮耶羅•德拉•弗朗切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板蛋彩油畫,167x116cm,1440年■現(xiàn)藏于英國國家美術館
《基督受洗禮》的作者弗朗切斯卡原籍在中部意大利,后移居托斯卡納地區(qū)的圣塞波爾克羅小鎮(zhèn)。這個位于亞平寧山脈下的特韋雷河邊荒涼小鎮(zhèn),既偏僻又寧靜,陽光燦爛,風光明媚。畫家將《基督受洗禮》置于他自己生活過的自然環(huán)境,以對光和色彩的敏感創(chuàng)造了畫面深遠的空間感。據(jù)《圣經(jīng)》新約篇中記述:耶穌從加利利來到約旦河邊,見了約翰,就請約翰給他施洗,約翰連忙攔住他,說:“我當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這里來,要受我的洗!"耶穌說:"你暫且答應我吧,因為我們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于是約翰同意給他施洗。耶穌剛受完洗,從水里出來,天忽然為他開了,他看見上帝的靈仿佛鴿子一樣落在他身上,天上傳來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是我所喜悅的。"畫面主體形象是約翰用河水為耶穌施洗,正在此時天空飛來一只鴿子,那是上帝顯靈。描繪楕微而不失整體感,色調明怏,流露出擺脫了中世紀桂梏的清新感。這幅取自圣經(jīng)題材的繪畫,人物造型準確,刻畫細膩,背景運用了透視畫法而加強了特定空間的縱深感,烘托了畫面的宗教氣氛。
世界名畫《基督受洗禮》作者簡介
皮耶羅•德拉•弗朗切斯卡(約1410—1492),生于翁布里亞的圣塞波爾克羅鎮(zhèn)。在沸羅倫薩學藝,曾在博爾戈、里米尼、弗拉拉、阿雷佐、羅馬和烏爾賓諾等地工作,1442年任博爾戈鎮(zhèn)參事,1470年左右停止繪畫。弗朗切斯卡曾在佛羅倫薩住過三年,在那里研究過馬薩喬、安吉利科和他的老師威涅齊阿諾等大師們的透視學原理、造型方法、光線和色彩的應用。他非常重視透視,把它看成是繪畫的基礎,曾撰寫《論繪畫中的透視》(1482)。皮耶羅•德拉•弗朗切斯卡具有數(shù)學天才,深信只有在那些極其明晰而純凈的幾何物體結構中,才能發(fā)現(xiàn)最美的東西,他曾寫出西方美術史上第一錛藝用透視學論文,創(chuàng)造出弗朗切斯卡式的“建筑結構式的構圖"。從數(shù)學觀念出發(fā),把對光線和色彩的敏感與在繪畫平面上再現(xiàn)立體空間造型結合起來,形成自己的獨特畫風。所以他的畫有數(shù)學般完盩的形式和出色的空間感,整體看來又有一種不受時間限制的寧靜氣息。
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載:小米手繪網(wǎng) » 拼音王國手抄報模板,http://www.yexst.cn/html/pic-1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