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語言簡介:
1.黃金分割
亦稱黃金律、黃金比例。在一條線段上,按照最佳長短比例,將此線段分割為長段與短段,或按此最佳長短線段的比例構成一個矩形的最佳的長邊與短邊的比例,即構成黃金分割。
2.質感
繪畫、雕塑等造型藝術通過不同的表現(xiàn)手法,在作品中表現(xiàn)出各種物體所具有的特質,如絲綢、肌膚、水、石等物的輕重、軟硬、糙滑等各種不同的質的特征,給予人們以真實感和美感。
3.量感
借助明暗、色彩、線條等造型因素,表達出物體的輕重、厚薄、大小、多少等感覺,如山石的凝重、風煙的輕逸等。繪畫中表現(xiàn)實在的物體都要求傳達出對象所特有的分量和實在感。運用量的對比關系,可產生多樣統(tǒng)一的效果。
4.空間感
在繪畫中,依照幾何透視和空氣透視的原理,描繪出物體之間的遠近、層次、穿插等關系,使之在平面的繪畫上傳達出有深度的立體的空間感覺。
5.體積感
繪畫術語,指在繪畫平面上所表現(xiàn)的可視物體能夠給人以一種占有三度空間的立體感覺。在繪畫上,任何可視物體都是由物體本身的結構所決定和由不同方向、角度的塊面所組成的。因此,在繪畫上把握被畫物的結構特征和分析其體面關系,是達到體積感的必要步驟。
6.二度空間
繪畫術語,指由長度(左右)和高度(上下)兩個因素組成的平面空間。在繪畫中為了真實的再現(xiàn)物象,往往借助透視、明暗等造型手段,在二度空間的平面上造成縱深的感覺和物象的立體效果,即以二度空間造成自然對象那種三度空間的幻覺。有些繪畫,如裝飾性繪畫、圖案畫等,不要求表現(xiàn)強烈的縱深效果,而是有意在二度空間中追求扁平的意味,來獲得藝術表現(xiàn)力。
7.三度空間
繪畫術語,指由長度(左右)、高度(上下)、深度(縱深)3個因素構成的立體空間。繪畫中,為真實地再現(xiàn)物象,必須在平面上表現(xiàn)出三度空間的立體和縱深效果。
8.明暗
繪畫術語,指畫中物體受光、背光和反光部分的明暗度變化以及對這種變化的表現(xiàn)方法。物體在光線照射下出現(xiàn)三種明暗狀態(tài),稱三大面,即:亮面、中間面、暗面。三大面光色明暗一般又顯現(xiàn)為5個基本層次,即五調子:①亮面一:直接受光部分;②灰面一:中間面,半明半暗;③明單間交界線一:亮部與暗部轉折交界的地方;④暗面一:背光部分;⑤反光一:單間面受周圍反光的影響而產生的暗中透亮部分。依照明暗層次來描繪物象,一直是四方繪畫的基本方法。文藝復興時期瓦薩里在其《美術家列傳》中就曾論述:“作畫時,畫好輪廓后,打上陰影,大略分出明暗,然后在單間部又仔細做出明暗的表現(xiàn),亮部亦然。”歐洲畫家中倫勃朗是擅長明暗法技巧的大師。
9.輪廓
造型藝術術語,指界定表現(xiàn)對象形體范圍的邊緣線。在繪畫和雕塑中,輪廓的正確與否,被視為對作品的成敗至關重要。
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載:小米手繪網(wǎng) » 拼音王國手抄報模板,http://www.yexst.cn/html/article-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