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油畫畫底的材料及制作方法
油畫可以畫在各種不同質(zhì)地的底子上,畫在各種板材如木板、層 板、金屬板、玻璃板、硬紙板(包括比較硬質(zhì)的紙)和不同質(zhì)地的纖維織 物上。歐洲古典油畫大都選用各種不同的紋理的亞麻布或高品質(zhì)的棉 織布料。
完成一幅油畫的第一道工序就是刮(刷)膠,然后用一種經(jīng)特殊配制的底料涂刷在緊繃于內(nèi)框的畫布上。
古典油畫時期的藝術(shù)家在做畫底時都是使用的動物膠,即動物的 皮或骨頭中提煉出的膠質(zhì)。經(jīng)過漫長時間的檢驗,他們認為其中猶以兔 皮膠為上乘。皮膠其柔軟度較強被認為比骨膠好(因為骨膠易碎,容易 造成畫布表面的龜裂)?,F(xiàn)代畫家常常使用化工合成膠即人們俗稱的乳 白膠?;ず铣赡z柔軟、透明、附著力和抗油性都比較強并且不易溶于 水,因而是一種比較方便實用的新型的油畫制底材料。
應(yīng)該說動物與化工合成膠的性能各有其優(yōu)缺點。動物膠是繪畫中的傳統(tǒng)用膠,幾百年來經(jīng)受過了時間的檢驗。無數(shù)的繪畫杰作能夠流傳 至今這本身就證明了它的性能優(yōu)良。然而動物膠畢竟是有機物質(zhì),年長 日久,會被霉變氧化,同時易受潮濕空氣的影響?;ず铣赡z是由某種 無機物質(zhì)合成,因而避免了動物膠的這些缺點。但化工合成膠也決非萬 能之物,至少它的性能還需通過時間去作出最后的檢驗。
我們在這里還是言歸正傳,先回到古典油畫的第一步——涂(刮) 膠的技術(shù)上來,在這里先以伊維爾的技法為例:
a)刮膠
將碎成小塊的皮膠(兔皮膠或豬皮膠,也可以食用明膠代替)置入 涼水中浸泡六小時待膠塊軟化后取出,然后置于25°?30°溫水使之溶 化,其濃度不定,用手沾一點似半流質(zhì)即可。然后待膠液冷卻至17°時 即可往畫面上刮膠。
刮膠的方法是將膠液用刮色刀刮在畫布上。具體操作的方法是先 橫刮,然后再豎刮,直至整張畫布都刮滿為止。同時用筆將畫布的四周 也刷上膠,目的是防潮。
膠液溫度不可太高,溫度太高會使膠液滲透到畫布的背面,稠度過 分則不易刮勻,同時膠液與畫布的接合也不理想。
刮膠的目的是將畫布上的那些細茸般的纖維粘上,同時遮蓋纖維 之間的縫隙,以免顏料對畫布的滲透。
依維爾不贊成用化工合成膠液,認為這在天長日久后對畫面會有 所損害。
賓卡斯的上膠方法和前述有所不同,他的方法大致如下:
將動物膠置冷水中浸泡24小時,然后用文火隔水蒸煮。為了防腐 防蟲可在膠液中加1/10經(jīng)水泡化開的明礬。塊狀皮膠每70克?100 克加水1公斤,明膠50克加水一公斤。
賓卡斯認為被稱為卡巴洛爾和卡巴布萊斯的化工合成膠是20世 紀最佳繪畫用膠。其特點是無色透明、膠膜具有很好的韌性且不被溶 解。前者較稠,可8倍稀釋于水;后者較稀,可4倍稀釋于水。制作畫底 時以一份卡巴洛爾加6倍水攪勻,然后用畫筆與畫布成45°角刷第一 層,待干后再刷第二層。如有膠液滲透到畫布背面,應(yīng)用海棉馬上吸掉。 目前我國國內(nèi)尚無此二種產(chǎn)品,可用國產(chǎn)的聚醋酸乙烯乳膠代用。
b)涂底
伊維爾涂底的方法如下:
將紅鉛粉一份、鉛白粉二份和赭紅粉六份置磨板上。將色粉拌勻同 時將熟核桃油(熟亞麻油也可)徐徐倒在色粉上直至攪拌成油畫色的干 度。然后用碾磨器一點一點地在磨板上細細碾磨,直到充分碾磨后再加 入少量熟核桃油。
將攪拌好的色粉顏料置于涂上膠并經(jīng)過打磨平整的畫布中央,用 刮色刀將其向四處涂刮均勻并將多余的涂料刮回容器內(nèi)保存好下次再 用,同時用畫筆將畫框四周涂滿待陰干即可使用。
刮土紅色底的目的是為了使畫布不透光,同時紅鉛粉的抗水性很 強,是做防銹漆的絕好原料,因而可以快干和防潮。用刀刮色而不用筆 刷是為了避免畫面產(chǎn)生氣泡,這是土紅色底的大致做法。
另一底是銀灰色底。具體做法是在鉛白粉中加進少許的氧化鐵黑, 如畫人體則可加進少許土紅色使之接近人體的膚色。
涂料配制方法與土紅色底相同,但用油時有些變化。這時須用一半 熟油和一半生油進行調(diào)配,然后再在涂好的土紅底上用毛筆均勻地刷 上。
土紅色底干的時間不可太長,一般兩三天即可。因為干得過久兩種 顏色的底料的結(jié)合會受到影響,理想的效果是一遍膠、一遍土紅色底, 然后薄薄地刷兩遍銀灰色底,而且刷好的銀灰色會微微的地透出一點 土紅色,具有一種朦朧微妙的感覺。
賓卡斯的制底方法也和伊維爾大不一樣,他的制底方法和程序是 這樣的一在第一、二層膠液干透后在畫布上刷上二層涂料劑。
下面是這種涂料劑的配方:
這是一種膠性底子,簡便易行,同時也能達到很好的畫面效果。
另一種底子是油性底子,這種底子的處理方法又與前面所介紹的 不太一樣。制作這種底子需要在熬膠的時候加入一些亞麻仁油。正熬 制的同時不停地攪拌,直至膠與油完全溶化在一起。
制作油性底子不能用卡巴洛爾,需將其換為同等份量的動物膠。
賓卡斯還給我們介紹了一種用干酪素制作的油畫底子。干酪素是 一種從奶酪中提取的乳白色的蛋白質(zhì)類的物質(zhì),有粉狀和微粒狀兩種, 這種物質(zhì)非常堅固且有很強的靭性,盡管同時也有吸油的缺點。
調(diào)制干酪素的方法是:將干酪素50克用溫水125克拌勻,然后用 少量的水將15克被叫做阿摩尼亞碳酸鹽的化學物質(zhì)溶解(可用國產(chǎn)碳 酸銨代用)。然后倒入干酪素液中進行充分攪拌,直至膨脹發(fā)粘時再行 加入125毫升溫水攪拌成糊狀,最后加入3克經(jīng)水溶解的起防腐作用 的氟化納即可使用。
制作這種畫底的程序是:
先將干酪素膠液1份加水1至3份在畫布上涂刷兩遍,必須是第 一遍干后再刷第二遍。
然后以西班牙白粉(大白粉)1份、鈦白粉1份加水1份調(diào)勻,再加 干酪素一份攪拌即可涂刷在畫布上,用這種方法制作的畫布品質(zhì)十分 優(yōu)良。
西班牙白粉一份(可用國產(chǎn)的大白粉代用)、鈦白粉一份,先用一份 水調(diào)勻,然后再加一份卡巴洛爾,再行凋勻,然后刷在用膠液處理過的 畫布上。
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zhuǎn)載:小米手繪網(wǎng) » 拼音王國手抄報模板,http://www.yexst.cn/html/article-619.html